2016年下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着力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,深入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,继续深化校内综合改革,推进落实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,团结拼搏,真抓实干,努力实现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。具体工作安排如下。 一、实施党建铸魂工程,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.抓好省委巡视整改落实。按照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要求,制定整改落实方案。细化分解各项整改任务,明确责任单位、责任人和完成时限,建立工作台账,逐项对账销号。加强整改落实监督检查,强化责任追究。 2.持续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,面向全体党员,继续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。按照“基础在学、关键在做”的要求,结合事业发展实际,促进学做结合、以知促行。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。组织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。开展党员民主评议。制定出台《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》。加强督导检查,重点解决学习教育开展不平衡、“三会一课”落实不到位等问题。 3.加强基层党建工作。结合巡视整改,强化管党治党责任,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。组织开展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向学校党委述职评议工作。坚持固本强基,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、支部建设、阵地建设、载体建设,打造党建工作品牌。开展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及服务型党支部示范点项目评比及验收。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,提高党员发展质量。做好党费收缴清查工作。举办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。 4.加强干部队伍建设。修订《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工作规程》,完善学院党政协同配合机制。做好缺职干部选配工作,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。制定《聘任制干部管理办法》,修订《科职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工作规定》。制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》,推动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。 5.加强宣传思想工作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讲话和省、市党代会精神。认真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。优化宣传报送机制,加强网络宣传报道管理。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,做好省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。做好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和第三届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成果申报工作。召开校党建思政研究会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。组织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活动、第17个师德建设月暨庆祝第32个教师节系列活动。做好“师大赋”浮雕设计等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工作。举办好2017年元旦嘉年华活动。 6.推进党风廉政建设。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,组织学习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,扎实推进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。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,抓好校内自查自纠和廉政风险排查问题整改。制定《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办法》《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实施办法》。开展校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。开展第十届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活动。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,做好有关单位财务收支、专项资金、基建工程项目等审计工作。做好迎接省审计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。 7.加强统战群团工作。制定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意见。协助民盟师大委员会、九三学社师大委员会做好基层组织换届工作。举办2015—2016年度民主党派支委以上干部及无党派代表人士研讨班。推动落实开云综合app(中国)官方网站、二级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。贯彻中央《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》,加强群团组织建设。指导开好二级教代会。加强离退休工作,畅通关怀和沟通机制。做好二级学院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考核验收工作。 二、实施创新驱动工程,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8.深入推进综合改革。根据学校综合改革方案,建立统筹协调和推进实施机制,有序加快改革进程。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,统筹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。修改完善并启动实施专项改革方案,细化改革路径和实施步骤,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,加快推进改革项目落地。聚焦“百强高校”建设目标,研究制订学校争先进位政策措施。 9.实施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意见,修改完善并颁布实施学校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审核通过12个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。分解年度目标任务,建立责任落实机制,有序推进规划实施。加强监测和考核,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。 10.完善内部治理体系。深入宣传贯彻学校《章程》,强化依法治校。以章程为根本遵循,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体系。制定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《教授委员会章程》并开展试点,推进学术事务管理与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改革。健全督查工作机制,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。 11.优化办学布局。完善贾汪校区管理机制,做好科文学院进驻办学工作。统筹加强云龙校区管理,改善办学条件,完善办学功能。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,争取更多的办学空间和资源。加快推进科文学院另址办学。做好江苏圣理工学院与地方共建工作。 12.推进开放办学。发挥校发展委员会作用,健全协调运行机制,充分利用省部共建平台,积极争取办学政策和资源。深化与地方政府、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,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。健全校友工作制度,争取更多校友关心支持学校发展。发挥基金会作用,推进募资管理改革。加强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建设,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。 三、实施质量提升工程,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13.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。统筹加强特色专业、教学团队、规划教材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、“挑战杯”学术竞赛奖、数学建模竞赛奖、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、本科教学成果奖等“质量工程”建设。继续抓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。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,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。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,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,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、多样化发展需要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,加强专业(群)建设,围绕精品课程和高质量教材建设,有效充实专业建设内涵。做好省品牌专业中期检查和省重点专业(类)验收工作。开展新一轮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成果奖遴选培育工作。大力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,组织好师范专业认证。加强师范生技能实训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建设。加强语言文字工作。支持敬文书院建设,实施好各专业学院卓越计划项目,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。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、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、申报国家重要奖项。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建设,做好全国“挑战杯”竞赛孵化项目中期检查,做好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后续工作。承办好东芝杯·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。 14.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。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,深化研究生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。研究制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办法、研究生科研奖励办法,实施科研创新计划,发挥研究生在学校科研中的生力军作用。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,加强双导师队伍、实践基地、教学案例库和企业工作站建设。完善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申请审核办法。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教育管理体系。推进落实研究生“三助一辅”工作。举办研究生骨干培训班。实施研究生支教团素质提升计划,做好研究生青海海南州支教工作。 15.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。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,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和协同育人机制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,实施“就业质量提升工程”,促进学生优质就业。着力打造“数字、平安、人文、开放”四大学工,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。强化开学典礼的仪典教育功能,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,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。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,实施第三期“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”。依托苏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,全员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和复测,做好危机干预工作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,开展第二期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。学习推广“徐川思政工作法”。推动“一院一品”学生工作品牌创树,打造学生工作特色。 16.提高生源与就业质量。加强本科生优质生源基地建设,扩大研究生推免和招生名额,优化选拔方式,努力改善生源结构,提高生源质量。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,加强创新创业教育。进一步完善本科生、研究生就业考核办法,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。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。 17.推进多种形式办学。深化中外合作机构办学,举办江苏圣理工学院建设研讨会,建立健全学院运行机制。加强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。争取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。强化科文学院教学基本建设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深化继续教育办学改革,强化校企合作,推动转型发展。办好海外孔子学院、孟子学院。办好雅思考点。继续探索“十五年一贯制”人才培养模式,办好附属实验学校。 四、实施学科建设工程,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8.全面统筹学科发展。深化学科管理改革,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系。做好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申报前期准备工作。扎实推进省优势学科二期项目建设。做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准备工作。跟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进展。做好省一级学科合格评估工作。做好“十三五”省重点学科申报后续工作,争取获得10个左右省重点(培育)学科。遴选校重点学科和硕士点培育学科。召开全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。 19.深化科研体制改革。贯彻中办国办《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》和省政府《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》,结合学校实际出台落实办法。完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,构建导向明确、激励约束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,促进学校、学科和教师的协调发展。完善科研管理制度,促进科研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,实现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大幅度提升。出台激励措施,推进ESI学科建设。推动落实教育部《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》,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,促进学术创新。 20.提升科学研究水平。加强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,力争获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,确保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顺利进入下一期资助。加强标志性成果培育,争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,完成全年在SCI(E)一区和SCI(E)二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55篇、在社科特A类、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40篇的目标,实现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突破。强化导向和激励措施,大幅提升师生在 SCD科学引文数据收录刊物上的论文发表数量。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和质量。 21.加强新型智库建设。推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,加强新型智库建设。贯彻落实教育部《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行动》,推进与徐州市、连云港市政府深度合作,加强“一带一路”研究院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,积极发挥“智囊团”和“思想库”作用。推进校社科联建设。深化汉文化研究,加强地域文化发掘与传播。与有关方面合作,做好云龙书院运营工作。 22.加快科技产业发展。贯彻落实教育部、科技部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引导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。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及分中心建设,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,举办成果展示洽谈会。做好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布展参展工作。做好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度审核工作,筹备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。加强地方研究院建设,提升服务社会能力,促进横向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。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,围绕产业定位创新招商方式,强化园区孵化功能。做好玉泉雅筑计划外售楼盘的销售工作。迎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、省级大学生创业园考核验收。 五、实施人才强校工程,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23.壮大人才队伍规模。坚持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继续加大战略科学家、领军人才、优秀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完成年度增量计划。制定《特聘教授计划实施办法》《海外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》,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。重视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。按照“教师队伍是关键,管理队伍是中枢,服务队伍是保障”的理念,统筹三支队伍协调发展。 24.深化人事制度改革。贯彻落实中央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出台实施《“十三五”师资队伍建设纲要》,加强高水平大学目标下的人才队伍建设。做好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后续工作。落实教师队伍岗位分类管理和考核制度。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改革,适时开展五、六级职员竞争性选拔工作。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,健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,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。修订完善学院考核办法。完成新教师入职前培训工作。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 六、实施条件保障工程,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5.规范财务资产管理。拓宽筹资渠道,筹措办学资金,为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。编制《内部控制规范手册》,加强省教育厅、财政厅确定的内部控制试点单位建设。创新财务管理模式,做好物流化报账系统调试,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。做好省资产管理考评整改落实工作,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机制。整合校内相关经营性资产,强化统筹管理,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资产经营公司运行体制。创新采购管理模式,规范招投标行为,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,做好集中采购工作。 26.加强实验平台建设。积极申报高端实验室平台,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虚拟仿真中心遴选申报工作。做好现有省级以上平台建设和迎接验收工作。加强多媒体教室、录播教室、会议系统等公共资源建设,为开设MOOCS、微课程等提供条件保障。制定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管理办法》,提高建设经费和实验室资源综合使用效益。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检查,推行“常规安全准入制”。推进分析测试中心功能实验室和学科研究公共平台建设。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实验室项目建设工作。 27.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。完成大学科技园交付使用。加快分析测试中心工程主体建设。完成生科院智能温室工程、化学楼二期加固工程及化学绿色重点实验室防水维修工程建设。做好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工程开工准备。完成玉泉雅筑基建工程建设,做好后续有关工作。加强基建现场管理制度建设。 28.提升后勤保障能力。落实后勤管理改革方案,启动后勤改革一期工程。理顺后勤服务价格体系、薪酬体系、考核体系。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,启用公房管理、校园环境监督、餐饮监督与管理、学生公寓管理等专项软件。按照标准化要求,做好食堂、宿舍改造工作。推动餐饮、公寓、物业、商贸等方面提档升级,提升后勤服务品质。加强后勤工作研究和后勤文化建设。 29.维护校园安全稳定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,深化“平安校园”建设。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,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。构建校园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落实长效机制,实施隐患问题整改登记造册,动态跟踪隐患整改进程。改进泉山校区校园监控系统,建设云龙校区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员密集场所监控系统。改善车辆门禁系统。贯彻落实上级保密要求,做好机要保密工作。 30.完善公共服务体系。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。建立基于流程的数字校园服务平台,改造升级“一卡通”系统,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建设。加强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,促进馆藏纸质中文图书数字化。提高档案编研和管理水平,做好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修订工作。加强博物馆、校史馆建设。 |